2022年以来,我市对照文化名城建设目标,按照优化城市总体形象、强化保护意识、展示地域文化、促进产业发展的思路,在文化产业发展上,着力于以文化为核心内容,统筹各方面发展,加大扶持培育力度,全市文化产业水平不断提升。
截至目前,全市共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259个,占全部二、三产业法人单位的7.8%,其中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942个,公益性文化事业法人单位317个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拥有资产95.37亿元,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7.19亿元。文化服务业规模扩大,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分别达到75.14亿元和36.02亿元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共57家。
为进一步推进全市文化产业发展,培育文化品牌,我市正在加紧制定出台《某某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》,通过落实对文化产业财政、金融、税收、土地方面的激励政策,促进文旅深度融合。在项目建设方面,推动三大品牌文化产业发展。紧紧抓住黄河领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,重点加快天鹅湖旅游度假区、黄河生态带湿地群、沿黄生态旅游路等项目建设,打造黄河文化和生态文化品牌;进一步挖掘和弘扬三门峡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,建设以渑池刘少奇旧居党性教育基地、卢氏红二十五军长征精神等为重点的红色文化项目,打造红色文化品牌;充分挖掘区域文化资源,做好以仰韶文化彩陶工艺、虢州石砚、黄河澄泥砚等为重点的特色文化产业项目,打造传统工艺文化品牌。同时,提升服务质量,引导文化产业发展,加大培育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力度,支持现有规模以下文化产业企业,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,引导文产经营人员大胆创新创造,实现文化产业“从无到有,从有到优”的转变。
北京4月3日电(检察日报记者郭琦 曹烨琼)4月3日,由检察日报社正义网、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法治中国宣传专项基...
总理今年以来反复强调一项硬要求:全面实施营改增后,“要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”。日前有关部门提供的...
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、实现高质量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目标的关键时...
共有22个项目签署投资协议书,总投资75.78亿元,其中上台签约项目15个,总投资69.56亿元,主要涉及钢铁配套...
总理今年以来反复强调一项硬要求:全面实施营改增后,“要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”。日前有关部门提供的...
二十国集团(G20)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15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结束了第一天的讨论。在急剧通货膨胀的背景下,...
copyright © 2024 中国廉政法治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972号-5